編者按:中國互聯網流行一個關鍵詞叫“圍觀”。所謂圍觀並非袖手旁觀,亦非簡單關注,而是從觀察者的角度進行審視,讓所有不合常理之現象在圍觀下無所遁形──中新網財經中心發起的“公司圍觀”便旨在此。通過媒體、網民和專家的力量,持續圍觀各行各業的公司百態,求證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質疑,力求從圍觀反映公司實質,給關聯方、利益方和責任方以本源真貌。
中新網4月6日電 (財經頻道 黃楠)綜合報導,本周有媒體曝光涼茶企業用熱性山銀花代替“金銀花”做原料,對此,加多寶否認,廣藥“不予回應”。茅台年報顯示應收賬款激增七倍,分析稱其對渠道控制力減弱。李宁等6大品牌陷入關店潮,曝出去年關店5000家。此外,美素麗兒奶粉下架“遲到”4個月、大潤發超市曝“價簽門”也備受關注。
4月3日 羊城晚報:茅台應收賬款激增七倍 對渠道控制力或減弱
五糧液的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公司實現營收272億元,同比增33.68%,實現凈利99.35億元,同比增61.35%。此前公布的貴州茅台年報顯示,2012年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3.76%和51.86%。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備受關注的資金渠道,記者查閱了已經公布年報的茅台、五糧液、酒鬼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的五家年報,五糧液和酒鬼酒的應收賬款微跌,而茅台、水井坊與沱牌舍得全部激增,都與經銷渠道有關。
其中茅台從2011年約為222萬元,到2012年為1781萬元,應收賬款激增700%﹔水井坊從2011年的636萬元到2012年的2343萬元,激增了268.14%,沱牌舍得從2011年的1828萬元到2012年的5472萬元,激增199.36%。應收款項方主要涉及各個公司的經銷渠道。其中茅台的應收賬款前5名均為經銷商﹔水井坊涉及新加坡兄弟公司的出口應收款項﹔而沱牌舍得除了新疆分公司外,其餘計提的20多家應收賬款方幾乎全為經銷商。
一位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快銷行業出現經銷商拖欠款項較為常見,一般視品牌強弱而定。對於有著絕對品牌優勢的茅台,對下游渠道有著強有力的控制,很少出現經銷商拖欠現象。以另一強勢品牌五糧液為例,主要欠款方有成都環球特種玻璃製造有限公司這樣的關聯方則較為合理。此外,除了3家酒企應收賬款增加之外,記者注意到,已發布年報的這5家企業的2012年預收賬款比上一年度合計減少了24.24億元,其中茅台占據大頭,2012年末的預收賬款則比上年末減少19.36億,約減少27.6%,顯示酒企對渠道的控制力減弱。1
4月3日 經濟參考報:"美素麗兒"生產線查封后仍熱賣 下架遲到4個月
蘇州質監通報,2012年2月-10月,其在中國的代理商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涉嫌將“美素麗兒”奶粉用同品牌系列的歐標奶粉替換成國標,非法售賣。檢測發現,奶粉符合歐標但不符合國標,主要是蛋白質指標不達標。為此,蘇州質監第一時間查封了尚未流入市場的6萬多袋違規奶粉。
蘇州質監2012年底發現問題並查封生產線,而直至媒體曝光前,“美素麗兒”在上海的銷售公司“上海璽樂美素實業有限公司”仍在正常營業。奶粉確有問題,緣何4個月後才通報、下架?
對此,園區工商部門介紹,查封后已經要求涉案單位立即召回問題奶粉。但由於犯罪嫌疑人在被抓獲前銷毀了璽樂麗兒的部分銷售記錄,導致之前流入市場的奶粉中,有哪些生產批次、批號的奶粉存在問題,及其具體流向難以鎖定。
對於這一表態,消費者並不買賬。一位長期在上海高端超市購買美素麗兒奶粉的母親說:“不清楚就不召回,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不負責任。”
江蘇省委省政府2日通報“美素麗兒”奶粉事件最新調查進展,目前,蘇州工業園區有關部門責令涉案璽樂麗兒公司停業整頓,江蘇全省暫停銷售涉嫌不合格的美素麗兒奶粉,並對其登記造冊、就地封存。
4月3日 中國廣播網:國產運動品牌集體淪陷 6大品牌去年關店5000家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去年夏天開始,國產運動品牌的尷尬處境就開始走進輿論的視野。這個借助北京奧運概念爆發的行業,正在經歷一波關店潮──安踏、李宁、匹克、動向、特步、361度曾經擁有逼近5萬家的門店,但在過去一年就關了5000家。
近一個月來,他們先後發布的財報更是佐證了行業的蕭瑟。營收方面,衹有特步有小幅微增,凈利方面,衹有中國動向呈現增長,李宁更是交出了上市八年來收個虧損成績單,而且一虧就是20億。國產運動品牌到底怎么了?
從北京奧運上李宁手持火炬俯瞰世界,到五年之後整個行業划出U型曲線,國產運動品牌們“閉著眼睛也掙錢的時代結束了”。有媒體描述說,報表上數字下跳,實體店裡產品打折,是2012年運動品牌的集體動作,而且這一動作持續至今。
分析認為,打折潮和關店潮的原因在於,過去十年里各大品牌不惜血本的盲目擴張,和“品牌+大批發”這樣的粗放分銷模式導致的門店庫存高企。
4月2日 中國廣播網:大潤發超市現“價簽門” 標價22.8元賣33.9元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2013年3月27日,遼宁省阜新市消費者陳先生在當地"大潤發"超市購買了一件嬰兒內衣,原本普通的一次的消費卻因為商品的價簽變得扑朔迷離。
陳先生:我那天上大潤發超市去給小孩買一套內衣,標籤上標的價格是22.8元,結果等我結帳的時候收了33.9元,我已經結完賬出去了,一核對單子發現不對,我就找他去了,他以各種理由說我們弄錯了,沒及時更新價簽。但是我都結完賬出去了,再說價簽沒及時更換,這不就是價格欺詐嗎?有很多商品都是類似這些情況。雖然對方承認工作失誤,也表示願意對陳先生給予一定賠償,但陳先生卻並不接受。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包華:換價簽確實工作量比較大,一個超市幾萬種商品,但是工作量大和工作難不是一回事,尤其在計算機消存系統如此發達的今天,衹要工作人員仔細一點就可以把這個工作做好。目前,這件事情沒有證據表明超市是故意而為之的行為。另外,我也有一個質疑,一個商品從33塊錢打折到22塊錢,這個折扣大概相當於原價格的1/3,這個是不是一個合理的折讓,是不是正常的商業操作,如果說它的折扣打到成本價以下,可能會涉及到其他法律問題。
4月2日 人民網:被曝熱性山銀花做涼茶:加多寶否認 廣藥不回應
涼茶原材料近期成關注焦點。消息稱,金銀花和山銀花形似,且山銀花易采摘、產量高、價格低,因此被大量替代金銀花,用於涼茶類產品,包括和其正、王老吉等多家涼茶企業卷入其中。但從藥性上講,金銀花乃涼性,而山銀花屬熱性,如此混用涼茶怎能“涼”?對此,4月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采訪相關涼茶企業,加多寶方面回應,“從來不收購山銀花”。而廣藥集團對此“不予回應”。
3月26日晚,CCTV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曝光了部分藥企用工業硫磺熏制山銀花,導致原藥殘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質,並用山銀花非法定部位入藥。廣藥集團被卷入其中,其子公司廣西盈康制藥維C銀翹片涉嫌虛假投料。
該事件曝出後,又有媒體報導,涼茶企業在配方中標注的“金銀花”可能含不實成分。“涼茶行業多半用的是山銀花,或者采取金銀花和山銀花混用的方式。”記者向一位中藥行業專家求證,該專家表示,山銀花和金銀花雖然相差一個字,且外觀性征也很像,一般人根本無法區分,但藥性還是不同的。目前,市場上確有用低價山銀花冒充高價金銀花的違規現象。(中新網財經頻道)
留言列表